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19-04-2653646次浏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治疗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有中医治疗以及注射疗法,但是相对而言注射疗法的副作用比较大,而两岁以前的患儿可以自我痊愈,如果患者患上的是先天性疾病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生殖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对于男性身体健康的威胁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于很多男性而言,了解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怎么治疗呢?
  一、中医治疗
  在中医上认为男性之所以会患上该疾病,主要还是因为体内存在着体虚寒湿以及民治下焦的情况,因此必须采用中药来进行益气固表以及温化寒湿才能够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际上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鞘膜积液,主要还是因为阴囊当中积水引起水肿导致的,所以在中医上往往会采取具备行气之品的中草药来起到治疗效果,而且中医治疗虽然疗程比较长,但是能够从病根上治疗该疾病,大大降低复发的概率。
  二、注射治疗
  所谓的注射治疗,实际上就是通过将患者鞘膜当中的积液抽取后注射刺激性的药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见性的药物有鱼肝油酸钠等等,但是虽然说该种治疗方式见效比较快,能够很快的消灭鞘膜腔,不过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炎性黏连的情况,而且该种治疗方法遗留下的副作用也比较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后期出现多房性鞘膜积液的情况,因此一般来说不建议患者选择该种治疗方法。
  三、自我痊愈
  如果是小于两岁的幼儿患上双侧睾丸鞘膜积液该疾病的话,那么家长们不必过于着急,因为该疾病在幼儿4~5岁的时候就能够自动痊愈了,但是如果等到6岁以后尚未痊愈的话,那么家长们可以考虑采用穿刺抽液法来给患儿进行治疗。
  四、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适合先天存在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患者使用,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在内环处给患者的场景做高位结扎之后,来阻断患者的腹水下流,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睾丸很大是什么情况
睾丸大不一定是病,就像人体有高、矮、胖、瘦之分,只要没有大于极限,都属于正常范围。睾丸若短时间内突然增大或超过正常的范围的变大,就有疾病的可能。睾丸增大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痛性增大,一种是无痛性增大。有痛性增大,大部分是由于睾丸炎和附睾炎,泌尿系感染或血行播散造成的急性炎症使睾丸的体积变大。无痛性睾丸体积变大,一般出现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有些小儿或成年人斜疝也会引起睾丸变大。此外,突然间无痛性迅速睾丸增大,有睾丸肿瘤的可能。
语音时长 02:18

2021-10-15

62068次收听

02:55
睾丸很大是怎么回事
睾丸大不一定是病,就像人体有高、矮、胖、瘦之分,只要没有大于极限,都属于正常范围。睾丸若短时间内突然增大或超过正常范围的变大,就有疾病的可能。睾丸的增大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痛性增大,一种是无痛性增大。有痛性的增大,大部分是由于睾丸炎和附睾炎,泌尿系感染或血行播散造成的急性炎症使睾丸的体积变大。无痛性的睾丸体积变大,一般出现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有些小儿或成年人的斜疝也会引起睾丸变大。此外,突然间无痛性迅速睾丸增大,有睾丸肿瘤的可能。
新生儿睾丸鞘膜积液严重吗
新生儿睾丸鞘膜积液,一般问题不是太大,因为鞘膜积液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一大部分小儿的鞘膜积液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自然吸收的,要比疝气、隐睾、生殖道的畸形预后要好得多。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也不除外,鞘膜积液以后,长大了不能够吸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但是要比其他的,因为鞘膜积液其实就是局部腹壁没有长好,但是比较小,肠道的内容物脱不下来,只是一些液体,通过这儿达到了鞘膜里头所引起来的长期的鞘膜积液,肯定对睾丸局部的温度、湿度都是有影响的,那就意味着对于生育有影响,所以也是需要进行处理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孩子,随着年龄增大也能够吸收,因此他的严重程度要比隐睾,要比疝气好很多。
语音时长 01:02

2021-06-25

92622次收听

阴囊积液会自愈吗
阴囊积液一般情况下不会自愈。阴囊的积液一般是指在睾丸鞘膜内的积液,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睾丸鞘膜出现病变,引起间隙内液体增多,鞘膜吸收较少,引起这种不平衡的情况。阴囊鞘膜内积液不会自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当积液量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症状;患者可出现阴囊下坠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行走及性生活,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产生巨大压力。所以一旦发现阴囊积液需要积极治疗,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进行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不可延误。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2

100441次收听

01:37
新生儿睾丸鞘膜积液问题大吗
新生儿睾丸鞘膜积液,一般问题不是太大,因为鞘膜积液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但有一大部分小儿的鞘膜积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自然吸收的,要比疝气、隐睾、生殖道的畸形预后要好得多。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不除外,鞘膜积液以后,长大了不能够吸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但是要比其他的,因为鞘膜积液其实是局部腹壁没有长好,但是比较小,肠道的内容物脱不下来,只是部分液体达到鞘膜里头所引起来的长期的鞘膜积液,肯定对睾丸局部的温度、湿度是有影响的,那意味着对生育有影响,所以是需要进行处理的。
睾丸鞘膜积液有哪些分型
睾丸鞘膜积液主要分为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两类,两种类型的疾病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睾丸鞘膜积液如何治疗
对于睾丸鞘膜积液这个病,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另外一种是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来说,一般就指的是睾丸鞘膜积液,积液量不大,然后外形没有太明显改变,患者也没什么不适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观察。有时可以穿刺抽液,然后观察疗效效果,不过一般情况下穿刺抽液后,复发率是很高。过一段时间后,液体慢慢的又会积存起来,这指的是保守治疗。另外一种是手术治疗。当睾丸鞘膜积液的量过多时,会引起患者不适的症状,包括有睾丸、阴囊坠胀的感觉,然后可能有腹股沟或腹部这种牵扯的疼痛感觉等等。过大的睾丸鞘膜积液也会影响患者平时的活动,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较简单,把鞘膜给切开后进行翻转,然后积液就不会在里积存,把叫做鞘膜翻转术。除这些方法以外,其就没什么特别治疗方法。总的来说,发现睾丸鞘膜积液后,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语音时长 02:13

2019-08-27

53276次收听

睾丸鞘膜积液可以自愈吗
睾丸鞘膜积液这个病分成两大类别,一个是原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另外一种是继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对于原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它是从婴儿出生以后就发现的疾病。这时候就是小孩出生以后,在检查阴囊部位的时候,发现一侧睾丸有明显的增大,通过检查发现睾丸腔里面液体过多。这个时候,由于小孩发育的问题,他积液产生的时候,它是有可能慢慢的吸收,或者说由于鞘膜腔暂时没有闭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自己慢慢的也会闭合。对于这种情况,睾丸鞘膜积液是可以自愈。一般观察六个月,六个月之内的闭合就自愈,如果超过六个月没有闭合,这个就有很大的几率不能自愈。但最后是否要进行手术,一般延长到两岁以后,再最终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
语音时长 01:50

2019-08-27

56915次收听

02:58
睾丸鞘膜积液怎么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治疗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指睾丸鞘膜积液的积液量不大,然后外形没有明显的改变,病人也没有不适的感觉,这种情况可以观察。有时也可以进行穿刺抽液,然后观察疗效效果,不过一般情况下穿刺抽液以后,它的复发率很高。另一种是手术治疗。当睾丸鞘膜积液的量过多时,会引起患者一些不适的症状,包括有睾丸、阴囊坠胀的感觉,有腹股沟或者腹部牵扯疼痛感等等。过大的睾丸鞘膜积液会影响患者平时的活动,这时需要进行鞘膜翻转术。
02:37
睾丸鞘膜积液能自愈吗
睾丸鞘膜积液能否自愈要看具体情况。睾丸鞘膜积液分成两大类别,一个是原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另一个是继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原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是在小孩出生以后,在检查阴囊时,发现一侧睾丸有明显的增大,通过检查发现睾丸腔里面液体过多,由于小孩发育的问题,当积液产生时,它有可能慢慢吸收,或者由于鞘膜腔暂时没有闭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慢慢也会闭合。对于这种情况,睾丸鞘膜积液可以自愈。一般观察六个月,六个月之内闭合就自愈,如果超过六个月没有闭合,就有很大的几率不能自愈,一般延长到两岁以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
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
睾丸鞘膜积液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该病的一般治疗包括随访观察和病因治疗,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术治疗包括睾丸鞘膜翻转术以及睾丸鞘膜折叠术。
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
小儿鞘膜积液在我们日常当中是被称为水疝,但是在医学当中的正式名称是小儿鞘膜积液。就是一种泌尿科外部的疾病,有的婴儿不用治疗也能够自愈,但是有一部分的婴儿很有可能因为鞘膜积液而导致睾丸被压迫从而影响他的生育能力,所以对于新生儿,可以通过透光试验以及B超的检查来判断是否患上了小儿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不手术能好吗
鞘膜积液是能够不通过手术来进行痊愈的,但仅仅是在两岁以下的儿童当中存在可能。当成年人或者是两岁以上的儿童出现鞘膜积液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鞘膜部分切除的手术以及鞘膜翻转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才能够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因为如今仍然是没有能够完全让积液排出的中医药物。
睾丸鞘膜积液的危害
睾丸出现鞘膜积液以后不仅会对男性生理方面造成影响,对于男性心理方面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和伤害。鞘膜积液会严重影响男性性生活以及性功能能力。严重时会增加病菌感染几率,诱发其它炎症问题。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可选择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才可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