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昏迷

发布时间:2020-03-2760055次浏览

概述

简介: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昏迷的发生,提示患者的脑皮质功能发生了严重障碍。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

临床症状:

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丧失。

治疗原则:

立即采取现场急救及供氧、气管插管等对症治疗。

流行病学:

好发于急慢性脑血管病、中毒低血糖的患者。

严重性:

昏迷一旦发生,大部分患者处于病情危重阶段,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

是否医保:

重要提醒:

昏迷患者一般属于危重患者,应立即检测生命体征及气道是否通畅,进行现场抢救。

病因

病因:

1.颅内病变:(1)颅内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2)颅内非感染性疾病,如严重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烟雾病、脑水肿、癫痫持续状态等。

2.颅外病变:(1)颅外感染性疾病,如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中毒性菌痢所致中毒性脑病及瑞氏综合症。(2)颅外非感染性疾病:食物、药物或酒精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状态、低血糖、垂体和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高温、中暑、触电等。

症状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不能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1.轻度昏迷:对外界事物、声、光刺激无反应,可偶有不自主的自发动作及眼球转动。对强烈刺激如掐大腿内侧或压迫眶上孔可出现痛苦表情,用针划足底可有防御反射性屈曲或躲避运动,但不能觉醒。各种反射仍存在及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2.中度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减少,眼球无转动,各种反射减弱,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可有改变,并可出现病理反射。

3.深度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患者无任何自主动作,可有大脑强直现象,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均消失;各种浅深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4.重度昏迷:患者在深昏迷的基础上出现体温低而不稳,无任何自主活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功能丧失,瞳孔散大固定,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亦需用升压药维持,脑电图呈一条直线,脑干诱发电位消失。过度昏迷是“脑死亡”的临床表现。

诊断

诊断依据:

1.昏迷的流行病学:急慢性脑血管病、中毒和低血糖是院外昏迷发生率最高的疾病;

2.起病的缓急:突然起病,如急性脑血管病、中毒、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脑外伤及癫痫等;缓慢起病,如脑肿瘤、感染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如尿毒症、肺性脑病、肝性脑病等;

3.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的判断:(1)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且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急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出血等发作;(2)有糖尿病病史,可出现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血糖处在较高水平导致的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3)其他疾病病史,如癫痫、慢性肾病、肝病、肺部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等都可发生各自的昏迷。

4.根据伴随情况的判断:(1)颅内病变:多伴随脑膜刺激征、抽搐、头痛等症状;(2)颅外病变:多伴随呼气为大蒜味、烂苹果味;发热、低血压、脸色苍白、发绀等症状。

5.患者昏迷前的相关行为病史:(1)毒物接触史,如农药、一氧化碳等;(2)外伤脑挫伤、颅内血肿等;(3)环境因素气温、海拔高度等。

6.根据患者意识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1.查体:检查包括(1)呼唤反应、睁眼、言语、疼痛刺激、肢体活动等反应,如查看刺痛是否睁眼、是否有痛苦表情及躲避运动。(2)瞳孔检查:瞳孔大小、形态、双侧是否等圆、对光反应等来判断分析。(3)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如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氏征及欧氏征、戈登氏征是否阳性等。(4)全身体检:颅脑外伤注意头部体征、肺性脑病注意胸部体征,肝性脑病注意腹部体征如肝掌、腹水、蜘蛛痣等。

2.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血糖、血肌酐、血氨、电解质等检测,对诊断尿毒症、糖尿病非酮症昏迷、肝性脑病均有重要意义;(2)动脉血气分析:对诊断肺性脑病、酸中毒、碱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有意义;(3)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4)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或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提示感染,可行诊断性穿刺。

3.影像学检查:(1)CT:可判断病变的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有无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有利于确诊脑出血;(2)核磁共振:通过信号成像,可观察脑干和小脑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脑干和小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判断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等具体情况,对脑梗死有诊断意义;(3)颅多普勒超声:通过动态检测,探视颅内主要动脉流速,发现脑血管是否出现痉挛和痉挛程度;(4)超声:通过探查肾及心脏等脏器,对尿毒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诊疗作用。

4.脑电图:通过了解不同电波的形态与速率变化、电波节律等,对异常的电波进行分析,对确诊癫痫、脑炎有帮助。

鉴别:

1.木僵:表现为不言不动,甚至不吃不喝,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可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或言语刺激、触及其痛处时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多能清楚回忆发病过程。

2.癔病发作:起病多有精神因素,病人发病时仍有情感反应及主动抗拒动作,四肢肌张力多变或挣扎、乱动,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理治疗可获迅速恢复。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病理性睡眠。常在正3.常人不易入睡的场合下,如行走、骑车、工作、进食等情况下入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唤醒,多伴有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及猝倒发作。

治疗

治疗方针:

现场急救、对症及支持治疗、病因治疗。

日常护理:

1.在治疗全程中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

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3.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急症治疗:

1.应尽快将患者送医院,留在家中或社区观察治疗将不利于患者。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异物,对呼吸阻力较大者使用口咽管,亦可使患者采用稳定侧卧位,这样即可防治咽部组织下坠堵塞呼吸道,又有利于分泌物引流,防止消化道的内容反流导致的误吸。因此侧卧位是昏迷患者入院前必须采取的体位。

对症治疗:

对呼吸异常者提供呼吸支持,如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兴奋剂等;对抽搐者给予地西泮类药物,控制高热,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代谢平衡等。

原发病治疗:

1.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注意饮食管理。

2.尿毒症患者及时定期血液透析治疗。

3.肝性脑病患者予以灌肠、降血氨治疗。

4.感染导致的全身中毒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

1.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需给予足量胰岛素治疗,一般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同时快速补液,先输入生理盐水,若无效,输入胶体溶液。

2.颅内感染患者: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化脓性脑膜炎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未确定病原菌前,可予以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进行经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联合用药。

3.高颅压患者可予以甘露醇脱水、静脉快速滴注,氢氯噻嗪口服利尿治疗。

4.对于有机磷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立即予以阿托品静脉注射。

手术治疗:

对于脑出血导致昏迷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同时应针对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治疗。脑实质出血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去骨瓣减压术三大类。脑室出血主要包括脑室引流和血块溶解术。

其他治疗:

对于脑梗死及心肌梗死导致昏迷的患者可行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预后情况:

患者预后情况因患者本身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

1.对于有机磷等中毒导致的昏迷,早期、中毒量小经积极治疗预后情况较好。

2.对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昏迷,病情重的患者可出现肢体麻痹和肌肉运动障碍,讲话及吞咽困难,预后较差。

3.对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昏迷,经积极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预后较好。

饮食

饮食调理:

1.由于昏迷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大部分患者上鼻饲胃管给予流质饮食,对于一些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

2.对于病情恢复的患者,饮食上予以流质的清淡饮食如小米粥,吃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选用精细粮食和含纤维少的水果,像葡萄、果酱、果汁等,适当补充维生素、叶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饮食禁忌:

1.为了降低昏迷的发生率,患者应该禁烟禁酒,研究表明吸烟可增加各类脑卒中发生率。

2.切勿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如动物内脏、肥肉、全脂奶、蛋糕等,以及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

1.为了预防脑血管风险导致的昏迷,患者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这是降低脑出血风险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2.为了防止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导致的昏迷,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3.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避免有机磷等毒物口鼻接触,能有效减少肝性脑病、肾性脑病及中毒导致的昏迷。

相关推荐

02:19
电击造成昏迷者施救后需怎样摆放
1、侧卧位当患者因电击导致昏迷,但患者呼吸心跳正常时,首先应该使患者及时脱离电击的环境,并转移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侧卧,解开衣领的扣子、腰带等,等待救护车到来。救护车到来后也要采取侧卧位的方式搬离患者,这样可以促使口鼻中的分泌物、呕吐物尽快流出,防止因口鼻中的分泌物、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2、仰卧位患者昏迷严重,出现了心跳骤停表现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此时需要将患者放平,使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但头要偏向一侧。把口鼻中的分泌物、呕吐物清理干净后可对患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并按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
昏迷分级和表现都有什么
昏迷可分为三级。1.浅昏迷:患者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眶反射或胸骨的强烈的压痛,可以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2.中昏迷:对强烈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射,以及一些生理性的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此时的生命体征也有一定的改变。3.深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而且这时候生命体征已经有明显改变。
语音时长 00:53

2021-12-30

65749次收听

01:45
昏迷分级和表现
昏迷可分为三级。1.浅昏迷:患者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眶反射或胸骨的强烈的压痛,可以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2.中昏迷:对强烈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射,以及一些生理性的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此时的生命体征也有一定的改变。3.深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而且这时候生命体征已经有明显改变。
人昏迷的时候有意识吗
人在昏迷的时候是没有意识的。昏迷是一种神志改变的状态,指当外界刺激时,如强烈的声、光刺激、以及疼痛刺激后,患者不能做出回应,因此是没有意识的。对于浅昏迷的患者,对于剧烈的疼痛刺激可表现出轻微的反应,而深昏迷的患者则无明显反应。对于深度昏迷的患者,除了丧失对疼痛的反应外,也会影响到生命体征,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呼吸抑制等情况,危及生命。因此当出现昏迷时,说明症状较重,其疾病程度也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并且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0

88444次收听

深度昏迷为什么会流泪
深度昏迷的患者出现流泪的表现是一种自然反应,属于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并不代表患者就恢复了意识。长期深部昏迷的患者由于缺乏对眼部的护理,如果眼部伴有某些疾病,例如炎症等,常见的有结膜炎、角膜炎、泪道阻塞、泪囊炎等;当出现刺激,可出现流泪的现象。昏迷分为三度,可分为轻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过度昏迷。深度昏迷是指患者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动作,可有去大脑强直现象,对外界刺激(如声、光、疼痛等)均无反应;严重患者可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流液的现象,在眼部就是流泪表现。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67509次收听

睁眼昏迷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睁眼昏迷主要与昏迷、闭锁综合征以及脑死亡等疾病相鉴别。睁眼昏迷又叫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貌似清醒实质没有意识,有睡眠周期,但只有眼球能运动,其他所有活动都无法进行,也失去所有感觉,仅能遵从简单指令做眼球的运动和睁眼闭眼。昏迷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的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只有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闭锁综合征与睁眼昏迷主要的区别主要意,闭锁综合征的患者识清醒,能理解复杂对话,眼球仅能做上下的运动而左右运动受限,其他活动均无法进行。脑死亡与睁眼昏迷的区别在于有无脑干反射,脑死亡者无法维持自主呼吸和心跳,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医学死亡。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11

104596次收听

预防老年性睁眼昏迷饮食禁忌
预防老年性睁眼昏迷在饮食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老年人的肠胃比较虚弱,消化功能下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会刺激老年人的肠胃,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加重病情。2、老年人在进食时,不要吃得过于饱,七分饱即可,避免过于饱食加重肠胃负担。3、老年人饮食要注意低糖、低脂肪,饮食搭配要合理,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补充维生素。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鸡蛋、新鲜的鱼虾、牛羊肉等。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11

74712次收听

昏迷有哪些后遗症
昏迷后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后遗症;还可能出现偏瘫或瘫痪等肢体瘫痪;如果长时间昏迷无法苏醒,就会成为植物人。
昏迷能治好吗
昏迷能否治好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和中度昏迷,经过积极抢救后有可能治好。如果发生深度昏迷,治好可能性较小。
引起昏迷的病因有哪些
引起昏迷其实有着很多不同的病因,可能是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又或者是体位性低血压,还有血管神经性晕厥等因素导致,治疗疾病时,首先需要找准病因后治疗,切勿盲目治疗。
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严重感染及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脑膜刺激征以及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等等。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症状,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要早点发现,早点进行治疗。
老人昏迷不醒只有呼吸如何急救
老年人一旦在出现昏迷不醒之后,就应该积极的抢救,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性,首先就应该了解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也应该尽可能的把患者扶起,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及时输入氧气,另外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选择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