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如何治疗急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0-07-0155833次浏览

出现急性中耳炎时,可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如对翳风穴、太溪穴、风池穴等穴位推拿按摩,缓解病情;可辨证服用中药或选择穴位针灸等,效果较好。
  1、推拿按摩
  出现急性中耳炎时,坚持推拿按摩可缓解病情。可用拇指对翳风穴点按,对太溪穴反复弹拨,对风池穴点揉,直推肾俞穴等,可有效缓解症状。可通过清大肠、退六腑、清天河水、清肝经、补肾经、揉小天心等推拿方法缓解病情。
  2、中药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中耳炎是体内邪气过盛,肝胆湿热,壅塞耳窍引起。可应用行血疏气、清解热毒、清凉去火中药辨证治疗,促使病情尽快缓解。
  3、针灸治疗
  出现急性中耳炎时,可选择穴位针灸,刺激经络达到治疗目的。可选择手足上少阳胆经穴,加上太阳穴、听宫穴、焦孙穴等耳穴针灸。

相关推荐

02:24
耳朵鼓膜充血严重吗
耳朵鼓膜充血最多见的是急性的中耳炎。通常发生急性中耳炎应尽快治疗,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发生急性中耳炎,通常会有发烧、耳朵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几天后还会伴有耳朵流脓,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要及时地给与抗生素、抗生素滴耳液滴耳,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病人的急性感染症状完全控制后症状会完全消失,病人的鼓膜充血穿孔情况也会好转、痊愈。急性中耳炎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治疗的效果不好,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如急性脑膜炎、脑脓肿、眩晕或面瘫等症状。
得过急性中耳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急性中耳炎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止中耳炎复发,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耳朵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二、在生活中无论是洗头、洗澡或者是游泳,一定要避免耳朵进水,时刻保证耳部的卫生和干燥,这样可以很好地预防急性中耳炎复发。三、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或者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减少烟酒。如果在种人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止研究。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作。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1

85342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会不会遗传
急性中耳炎不会遗传。其不是遗传性疾病,不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但所带来危害很大,需及时治疗。
急性中耳炎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高发人群之一是仰卧位吃奶婴幼儿,感冒流鼻涕者易诱发急性中耳炎。若洗澡或游泳导致耳朵进水,可能患病。
急性中耳炎传染吗
急性中耳炎是否传染,需看诱发病因。大多数急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不具传染性;少数急性中耳炎是病毒感染引起,可能通过飞沫传染。
急性中耳炎要吃什么药
中耳炎选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在卡期的时候,可以选用滴鼻剂,通窍的药物,根据情况是否选择用抗生素或者用促排剂,然后再加上通窍的药物,鼓膜充血特别厉害的时候,会选用滴耳液,疼痛比较明显时候也会需要选用滴耳液,再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急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卡性中耳炎、分泌性中炎和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的原因,最常见是外感性的问题,也就是感冒,感冒以后出现急性鼻炎的症状,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当感冒发作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鼻塞加重,鼻涕由清变粘,由粘变黄变脓,很难擤出来。当使劲擤鼻涕的时候,炎症会扩散到中耳腔,就引起中耳腔的一系列的炎症,或者是感冒期间如果坐飞机或者说去高原,或者说压力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造成炎症扩散至中耳腔,或者说炎症本身特别严重,直接影响到中耳腔都可以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卡性中耳炎是出现耳朵发闷或者轻微的疼痛,医生在检查的时候,鼓膜可能未必能看到充血的状态。这个时候没有得到一个及时的救治,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和扩散,在中耳腔内会形成粘液或分泌物,就形成了渗出性中耳炎,中耳腔内就会增加渗出物,还继续发展炎症比较厉害,这个时候渗出和炎症就侵犯到鼓膜,这个时候中耳炎就会出现特别疼痛的症状,炎症穿破鼓膜以后,脓液流出来疼痛就能缓解了。这是整个中耳炎发病的这么一个过程。
语音时长 02:09

2020-02-24

53781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要用什么药
急性中耳炎可根据所处时期,借助通鼻窍类药物、减少脓鼻涕分泌物以及抗生素、促排类药物缓解。急性中耳炎由感冒引起,也就是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或支气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治疗方法要根据急性中耳炎发展阶段,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如急性中耳炎属于卡他性阶段时,可选用通鼻窍类药物,或减少脓鼻涕分泌物的药物及时缓解。若在卡他性阶段没有及时救治,或炎症发展扩散特别快,可能会产生渗出,在中耳腔形成积液,一般会用抗生素、促排剂、滴鼻剂等治疗。若炎症进一步发展侵蚀到鼓膜时,出现耳部特别疼痛现象。一天左右鼓膜可能穿破,充血特别厉害,可选择外用滴耳液辅助外耳治疗,减少外部鼓膜端炎症。也可口服抗生素,外再加滴耳液、促排剂以及通鼻窍药物治疗。还可加用中成药,像通窍缓解鼻炎药物。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24

50053次收听

02:45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就是卡他性的症状,主要是急性鼻炎引起鼻腔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炎症扩散到耳咽管的位置。中耳腔是通过咽鼓管和鼻腔与大气相通的,耳咽管是鼻腔与中耳腔的一个通道,所以中耳炎主要是因为鼻炎引起。鼻炎引起的早期症状,首先是鼻腔的炎症症状,有时是打喷嚏、流鼻涕,随着时间的推移,鼻腔的症状缓解或进一步加重,都可能引起中耳的一些症状。首先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或压迫感,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渗出,耳朵听力会更加闷堵,检查鼓膜时会看到液平面。炎症继续扩散侵蚀到鼓膜,会形成刺痛,疼痛加剧,耳朵流出脓水。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产生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患者往往是婴幼儿,疾病在冬春季发病率比较高。中耳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时患者有耳鸣、耳闷、耳痛的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伴随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表现为四肢酸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等并发症。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还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临床上,对于耳部感染的患者,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罗红霉素、头孢等。如果患者没有鼓膜穿孔的情况,可以使用低浓度的甘油滴耳,同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滴鼻,减轻耳闷感和鼻塞感。如果鼓膜穿孔,要使用低浓度的双氧水清洗耳道。穿孔情况的严重的,不能自愈的,可以考虑手术修补治疗。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17

52970次收听

01:48
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急性中耳炎是由急性鼻炎或者是由急性鼻腔炎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可能会造成听力的损伤。以前得了中耳炎,医疗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的人通过一些药物或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可能得到恢复,鼓膜修复上。但是也会形成瘢痕内陷的,一些形态上的改变,但有的人可能不太在意,觉得也没有事,就反复多次的中耳炎,就形成鼓膜的长期的穿孔状态,形成一个大穿孔。这种大穿孔,如果遇到进水,洗澡不注意进水,反复发作,就可以造成永久性的听力的损失,逐渐的听力下降。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所诱发的不良症状,首先是突发性耳痛,甚至会短暂失聪,需要安静休养;其次是耳部存现闷胀感,通常是持续的,有坑是抽痛的症状;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耳鸣的情况,听力下降;最后,还会诱发流脓的不良症状发生。
01:46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在不同阶段治疗方法都不一样,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急性中耳炎是感冒后期会出现耳朵不适的症状,首先是耳朵发闷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耳朵剧烈的疼痛,甚至流水的现象。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卡他性中耳炎,耳朵闷堵胀的感觉为主,随着时间产生积液,就会出现耳鸣或耳朵一侧或双侧听力下降。炎症比较严重容易穿破鼓膜,会出现剧烈的耳痛,耳痛一般持续1到2天以后,脓液穿破鼓膜之后疼痛就会缓解,缓解后耳道就会流出黄脓色的液体,这是急性中耳炎的一个发展过程。
02:36
急性中耳炎怎么吃药
急性中耳炎使用什么药,是需要根据目前处于的中耳炎阶段,比如说卡他性中耳炎可以用滴鼻剂,还有通窍的一些鼻炎药,比方说鼻渊通窍、香菊胶囊。如果血象感染很明显的话也可以加用抗生素。还有患者鼻涕量比较多,不要使劲擤鼻涕,要科学擤鼻涕,压住一侧鼻腔轻轻的擤,如果是在鼻腔鼻涕特别粘稠擤不干净,可以使用一些粘液促排剂,或者滴鼻液,清洗鼻腔的方式辅助清理干净,使劲捏着鼻子使劲擤,这样的话是非常容易引起中耳炎或者使中耳炎进一步加重的。
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急性中耳炎一般是感冒后期会出现一个急性的耳朵的一个不适的症状,一般是,首先是耳朵发闷堵的感觉,随后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耳朵剧烈的疼痛,甚至是流水的现象。它分为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卡他期,就是出现卡他性中耳炎,耳朵处主要是以闷堵胀的这种感觉为主,随着时间它可能会产生积液,积液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出现耳鸣或耳朵听力一侧或双侧的这种听力受到积液的影响,听力下降。另外,炎症比较严重会容易穿破鼓膜的时候会出现剧烈的耳痛,耳痛一般持续1到2天以后,脓液穿破鼓膜之后疼痛一般就缓解,缓解以后耳道就会流出一些黄脓色的液体,这是急性中耳炎的一个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需要您到医院来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1:07

2019-11-05

56952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
当出现急性中耳炎的时候,容易造成听力受损以及炎症的出现。因此当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缓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全身治疗的方法,来缓解中耳炎造成的细菌感染。同时在进行局部的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滴鼻液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