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发布时间:2020-09-1658523次浏览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病原学特点主要包括如下:

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直径30~60nm的球形颗粒,外有脂质外壳、囊膜和棘突结构,内有由核心蛋白和核酸组成的核衣壳。HCV基因组为单组正链RNA,其编码区是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区包括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结构区分为核心区和包膜区,分别标码病毒的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

目前,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和100多个亚型,HCV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有关,中国、日本等以1a、2b为主,美国以1a、1b为主,在欧洲等地以3a为主。

HCV抵抗力较强,耐热,但对一般消毒剂尤其是氯仿敏感,如10%氯仿可杀灭HCV,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HCV灭活;HCV感染判断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抗-HCV和HCVRNA两类,其中HCVRNA是反应病毒复制的可靠指标,抗-HCV不是中和抗体,是HCV感染并有传染性的标志。

相关推荐

丙肝感染查出来时间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大约会有3~6个月的窗口期,就是说在这3~6个月之内,可能没法检测到身体,有没有产生这个丙肝抗体和丙肝的病毒,所以一般需要经过3~6个月,才能够从血液里面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或者说能够对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定量和分型的检测。一般感染了丙肝病毒以后,会有三种结局,一个就是可能会是一个携带者,就是丙肝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对肝脏没有造成太大的损伤,没有形成炎症,转氨酶是正常的,第二个就是一个这种持续的升高,就是有可能丙肝感染了以后,肝脏持续的产生一个炎症,然后折转氨酶会逐渐逐渐的升高,再一个就是一个波动的,就是偶尔的转氨酶会高一些。但是自发的肝脏的这个炎症会自己恢复。转氨酶又恢复正常,然后转氨酶处在一个波动的状态,这就是丙肝感染以后的三种状态。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87694次收听

丙型肝炎抗体如何测定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丙肝抗体,通过抽血可以测定丙肝抗体是阴性还是阳性。抗体检测的方法、试剂不同,有的是定性的检测只报阴性、阳性,定量的检测不光是阴性、阳性,还有具体的数值,也就是抗体的滴度高低是多少。检测丙肝抗体通过抽血来进行化验,可以观察到抗体是有还是没有,阴性还是阳性。如果阳性,如果查是定量的检测试剂,还能了解到抗体数值的高低,这就是丙肝抗体的检测方法。当然如果抗体数值越高,病毒核酸阳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语音时长 01:07

2021-07-09

86675次收听

01:48
丙肝抗体的正常值是多少
丙肝抗体我们只关注它是阴性还是阳性,没有一个正常值水平这样的说法。丙肝抗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着丙肝病毒的感染,阴性就基本上可以排除丙肝病毒的感染。丙肝抗体不像我们检测肝功生化转氨酶指标有一个0~40的正常值范围,我们是只关注它是阴性还是阳性,抗体具体的数值是多少。所以对于丙肝抗体的检测没有什么正常值范围水平,只有阴性阳性之分。定量检测的手段方法可以使我们能够检测到抗体的滴度有多高,那抗体滴度越高,可能丙肝病毒核酸阳性的几率也就更高一些。
01:50
丙肝抗体阳性代表什么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丙肝抗体,如果丙肝抗体阳性,说明机体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应同时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核酸,也就HCV-RNA,如果核酸检测也是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有丙肝病毒感染。如果单纯只是抗体阳性,核酸检测的结果是阴性,可能是一个既往感染,或者是身体血液中的某些成分造成假阳性的可能。所以单纯抗体阳性不能确诊,要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如果高度怀疑有丙肝病毒感染,可以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再次复查丙肝病毒的核酸。
01:43
丙型肝炎传染人吗
丙型肝炎也是具有传染性的。主要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血液传播的范畴也包括使用没有彻底消毒的注射器,比如说有些吸毒的病人共用注射器,就可能造成丙型肝炎的流行。还有血制品受到了污染,以前对献血员的筛查不是特别到位,有些没有查清楚的含有丙肝病毒的血制品,输入到健康人体内,就会造成丙肝的传播。
01:51
什么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当中的一种,是由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导致的肝脏损伤。丙型肝炎有一个特点,感染了丙肝病毒以后,绝大多数都会呈现一个慢性的经过,并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功损伤也比较轻,甚至有些人化验肝功生化的时候,转氨酶基本上在正常的水平,但是检测病毒的血清标记物,包括丙肝病毒抗体,还有丙肝病毒的核酸是阳性的。如果查到丙肝病毒的血清标记物阳性,就可以诊断是慢性的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也要及时地治疗,否则病情也会进展,甚至发展到肝硬化的程度。
01:59
丙肝的危害性有多大
丙肝进入人体以后,体内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感染丙肝病毒的时间。如果在感染病毒的早期,就能够监测到,而且采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办法,那么它对肝脏的损伤是比较微弱的。但是如果感染了丙肝病毒,一直不知道丙肝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那么丙肝病毒就会对肝脏造成炎症,反复的炎症以后,就会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肝硬化以及腹水、试管静脉曲张、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各种其他并发症。最危险的是,丙肝病毒可以刺激肝细胞癌变,它可以在不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癌变。
丙肝的主要检查方法
预防丙肝,按时体检很重要。丙肝患者一旦确诊,掌握病情并进行积极地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丙肝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生化学检测、丙肝抗体检测、丙肝病毒RNA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
患有丙肝还能活多久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很强,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丙肝病情较轻,从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掉,认为丙肝对身体没什么影响,那么,得了丙肝还能活多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丙肝后期食疗方法
丙肝一般都是由输血造成血中的病毒感染而发病,丙肝与乙肝的慢活肝基本一样,如果按慢活肝用药,治疗效果比较差,需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食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丙肝后期食疗有哪些。
丙肝是什么
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肝炎,丙肝是RNA病毒。在既往最早发现时,将其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是一个经过血液途径传染,可以导致肝炎发作的病毒。丙肝感染后可以导致慢性化,丙型肝炎感染后的慢性化跟乙肝比起来会更多。丙肝病毒感染之后,有60%至85%的人会出现慢性化,因此丙肝病毒的感染不能够掉以轻心。但丙肝跟乙肝比起来,在国家的感染发生率比较低。现在成年人中,乙肝的感染可以达到7%,但在国家丙肝的慢性感染在一般人群中只有百分之零点四几,这样的数据有很大差的。但在特殊的人群中,比如有血液制品接触的人群,在吸毒的人群,再有比如既往有卖血的人群,这些人群中,丙肝感染的发生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因此丙肝感染之后,往往临床症状比较轻微,没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但是会导致比较严重的慢性感染状态,甚至也会导致将来出现肝硬化或肿瘤,因此这种丙肝病毒的感染也不容轻视。
语音时长 01:46

2020-03-09

59555次收听

丙肝可以治疗好吗
丙肝并不是一种绝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还是可以有效治愈的。但是这种病的治疗过程比较长,而且患者必须长时间服用药物,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有效治愈。否则治愈后也容易复发。
丙肝和艾滋有关系么
虽然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是通过血液、性途径或者垂直传播,但这两个病毒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流行病学检查容易把这两个病毒联系起来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丙肝就一定有艾滋,或者有了艾滋就一定有丙肝,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艾滋病感染的人群可能容易合并感染丙肝病毒,叫共同感染,主要原因是这两个病毒的传播途径一样,而且在性途径和血液途径传播的时候,这两个病毒往往在一个个体内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但并是说这两个病毒必须在一起,在治疗上也是这样,对于艾滋病的感染者要筛查他有没有丙肝病毒,对于丙肝病毒感染者也要筛查他有没有同时合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这两个病毒是联合到一起感染,在治疗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两个病毒重叠感染常规是先治疗丙肝病毒,短期内把丙肝病毒消灭掉之后再针对HIV病毒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2:06

2019-02-13

50254次收听

丙肝的传播途径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肝病,这种肝病和乙肝有相类似之处。丙肝是丙型肝炎的简称,病毒可以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传播。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而通过血液传播是丙肝的一个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丙肝病毒是在1992年被人类发现,所以在1992年之前的献血、输血和器官移植,都没有办法来筛查丙肝。因为人类还没有发现它。所以在1992年之前这种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丙肝也可以通过体液传播。体液传播,最常见的是性传播。除此以外,丙肝也可以通过母亲生孩子的时候传染给孩子,即母婴传播。在所有的传播途径中,医源性传染,通过输血、做手术传染最为多见。因为丙肝病毒在人体内的血液中浓度或者含量比较低,它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最为关注的丙肝高发人群是与输血、手术相关的一些人群。
语音时长 03:07

2019-01-24

58372次收听

丙型肝炎是怎么回事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它同乙肝一样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估计,全球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从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的分布来看,北美和南美大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欧洲大约有900万、西太地区大约有6100万(其中中国有4000万)、东南亚大约有3200万、非洲大约有3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