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食物的“态度”有问题吗
忽视自己的食物就是忽视健康
诊室里,她坐在我旁边讲述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完全不像62岁老人,吐字清晰,简明扼要,逻辑性强。但她仍不时查看手机记事本,怕遗漏重要信息,她解释说自己近来特别健忘。她说自己以前从未想过,也不知道要看营养门诊,因为她一直认为自己很健康,精力旺盛,做事情很有效率,一定会做好。她从当地日报社退休后,到现在还一直为境外媒体写专栏,用她自己的话说“思维比较活跃”‘“认识比较前沿”。但她的健康状况在“走下坡路”,骨质疏松多年,2年前平地摔倒腕部骨折;近来出现失眠、眼睛干涩疼痛、胃痛、腹胀、便秘、老年斑“突然长出来”、怕冷、脱发、牙齿松动脱落、体力不济(连大声演讲已经做不到了)等问题,看过中医后结论是各种“虚”(如阳虚、脾虚、肾虚、气虚等)。虽然体检结果基本正常(骨质疏松除外),但她自我感觉特别差,在好友的劝说下来我营养门诊咨询。
当我了解她日常饮食习惯时,她对食物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她的世界里,吃饭似乎是最不重要的事情。经常因为写作“废寝忘食”,或者“无意中”错过吃饭时间,或无缘无故忘记吃饭。不过,她并不挑食,也不厌食,不走极端,所以体型尽管有点偏瘦,但基本还可以,身高158厘米,体重48千克。她给丈夫准备餐食时,还挺讲究搭配的,早餐一定有奶、鸡蛋、蔬菜和一些主食,但她自己经常忘记喝奶、吃蔬菜,或者干脆忘记吃早餐。有时甚至都快到中午了,才想起来早餐还没吃。而且她几乎从不吃水果或者零食,似乎那些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事情,根本想不起来做,就像对吸烟、喝酒、打麻将等不良嗜好一样。我开玩笑说她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心扑在写稿事业上。因为写稿,她还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结果是各种不吃,奶不能喝,肉不能吃,饭店不能去。
她对食物的态度也反应了她对身体健康的无所谓态度。虽然断续有过晨练和打太极拳的经历,但基本上户外活动很少,也很少锻炼身体。她在思维、写作和演讲(过去)上获得的满满自信,与她每况愈下的身体健康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她的健康问题,不仅需要食谱,更需要她改变对食物的态度,认识到合理的食物营养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按时进食,讲究搭配,注意摄入奶类、蛋类、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多样化食物,补充维生素D。否则,强大的精神力量、事业心、其他成就和年轻也许可以助你“抵挡”多年,但当老年来临或超出负荷时,健康问题肯定会来困恼你。
食物“短缺”时代的烙印
因为出自农村,多年以来我跟父母聚少离多,但最近一年他俩(父亲78岁母亲68岁)在我家里共同生活。我有机会近距离关注他们的饮食,特别是他们对食物的态度。我得出的结论令人唏嘘。食物“短缺”时代留给他们的烙印影响了他们一生,虽然食物已经告别短缺了。
我父母过去一直在贫困农村生活,而且是数代贫困。近十余年大多数时间在城市几个子女家生活(经济条件均可),生活活动自如,会玩ipad、发微信、聊qq,关心国家大事,天天看新闻联播。但他们健康状况不乐观,两人均肥胖、高血脂,母亲还有高血压和骨质疏松。这些状况均与饮食有关,特别是与他们对食物的态度有关。
食物绝对不能“浪费”,似乎已成咒语。所有食物必须吃掉,万万不能扔掉,不论身体是否需要。不丢弃任何哪怕一小块食物,剩菜放3天也不会倒掉,除非有明显的腐败变质。我时常在冰箱冷藏室发现放置很久的剩饭剩菜、肉类的边角余料(比如肉皮、肥肉等)。经过我多次劝说之后,他们才放弃了把儿媳妇丢弃的食物再捡回来的冲动。
先吃“坏”的食物,“好”的食物先存起来。朋友送一只鸡,第一餐吃的一定是鸡爪、鸡架、鸡脖等较差的部分,而鸡腿、鸡翅等较好的部分一定要留起来以后吃。一箱水果,一定要先吃小的、坏的、不景气的;大的、好的、光泽新鲜的一定要留起来,这导致有时候好的水果也变坏了,营养大打折扣。
食物本身最重要,菜肴色香味并不重要。不论那个菜肴多难吃,他们都会很正常地吃下去,难吃与否并不重要,不能丢弃最重要。当我问他们某个菜肴味道怎么,或者告诉他们某个菜肴味道有某种缺陷时,他们往往不以为然,好像我在讲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他们当然知道哪个菜肴味道好,哪个菜肴味道不好,但他们并不会因为味道不好而拒绝菜肴。
食物即关爱,好的食物要优先提供给“重要的人”,比如孙子。孙子住校周末回来,必定要加肉加菜,尽管孙子已经属于肥胖体型。平时如果我不回家吃饭,他们做得就比较简单、凑乎,如果我回家吃饭,他们做菜就丰盛、正式。周末休息在家,母亲总是不停地问孙子和儿子,要不要吃苹果?要不要吃橙子?香蕉呢?
餐餐要吃到饱,一顿不能少。父母体重都严重超标,我经常现场提醒他们少吃一点,不要加饭,不要盛满碗,不要打扫吃不完的菜肴……但收效甚微。想让他们在8分饱时停下来是很难的。父亲快80岁了,他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吃,啥都能吃。
关注食物本身,而不关注身体需要。因为肥胖和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我一发现父母晚上吃坚果就阻止,但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比如白天没时间吃啦,再不吃儿媳妇就拿去送人啦,拿回家就是要吃的啊……。
显而易见,我父母对食物的态度带着食物短缺时代的烙印。“短缺”烙印是如此深刻,以至于经历十余年并不短缺的城市生活还历久弥新。“短缺”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他们,不但影响了他们对食物的态度,还影响了他们的性格、表达爱的方式、身体健康……
当吃饭成为爱好
因为爱吃、会吃和懂吃,80后的他成了一档广播餐饮节目主持人。听他在广播里讲这菜那菜,常有口内生津的感觉。节目做得风生水起,喜欢听他介绍各种菜肴美食的粉丝众多。他也由此获得了大量“吃饭”机会,我知道的最高纪录是一天晚上先后吃了6家饭店,品尝新菜、体验服务和会见客户,到处吃喝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工作,七分自愿,三分无奈。
不几年,他就面目全非,体重暴涨至220斤,从体型标准的帅哥变成了标准的大胖子。脂肪与名气一起绽放!初期不以为意,把胖演绎成个人风格,并“立志”做一个健康的胖子,但后来情况变糟,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问题陆续出现在体检报告上,痛风发作,头皮长满脂肪瘤,健康困扰越来越多。
健康胖子的梦消散之后,开始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包括针灸、运动、喝茶、喝果汁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因为他对吃的爱好有增无减,美食餐饮节目还在继续。听说他近来已经进入慢性病药物治疗程序,虽然年轻得尚未结婚。
他对吃饭的爱好不但成就了他主持的广播节目,还带给周围人很多便利。我有时候跟朋友吃饭,也会咨询一下他去哪家饭店更合适,口味有特色,价位合理。甚至还可以了解一下某家饭店的哪道菜品最值得推荐。但他付出的健康代价实在太大了,如果不放弃这种爱好和成就感,那么我所有关于饮食营养的学识都帮不到他。我开玩笑地说,他这种情况不知道应该算工伤,还是算不良嗜好。
其实,因爱好或者所谓的“工作需要”、“生意需要”而主动牺牲健康的大有人在,抽烟、喝酒、拼命应酬都是常见的因爱和上瘾而失去健康的例子。太爱吃,视美味如命,“吃货”不再是自嘲而是货真价实的存在,那么能量过剩、营养失衡以及健康问题将会随之而来。
真有人按营养食谱吃饭吗
回到本文第一个故事。这位走南闯北的老人到我门诊咨询营养问题,除了好友劝说之外,还有一个人深深地触动了她。在日本交流时,她去一个作家的家里做客,看到作家朋友的餐食特别简单,简单到令她吃惊的地步,用她的话说“这么一点儿食物能行吗?”。但人家年近80,体格硕朗,精力充沛,一看就比62岁的自己更健康。原来,人家的食物完全是按照私人营养师的要求制作的,几十年如一日。
然后,她与该私人营养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营养师跟她讲了一大堆配餐的原理和依据,告诉她这样吃才是合理的、有益健康的。虽然她没太听懂营养师讲的,但有一个认识深深刻在她脑子里,吃饭原来是很讲学问的!回国之后,她就开始关注营养师,关注我的微博,直到她出现在我诊室。用她的话说,虽然雇不起你这种营养师,但是来咨询了解一下合理饮食,改善自己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知道极少有人能够完全按照身体需要来选择食物,大多数人总是被习惯、文化、经济和口味左右,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少有科学成分,甚至不知道吃饭是要讲科学的。但身体需要或者说健康原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选择食物的依据之一,不但要用嘴吃,用肚子吃,还要用大脑吃,这一切都是为了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健康饮食呢
- 2 怎样饮食比较健康?
- 3 真正的健康饮食是怎样的?
- 4 每天怎样饮食更加健康呢
- 5 怎样饮食健康?
- 6 饮食决定健康吗?
- 7 怎么饮食比较健康
- 8 怎样饮食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