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的药物治疗
尖锐湿疣的药物治疗包括:
①0.5%足叶草毒素酊:足叶草毒素酊可防止上皮细胞核正常纺锤体的聚集,抑制中期有丝分裂,从而导致上皮细胞死亡和脱落。用法:疣体上外涂,每日2次,涂用3天,停4天,为1个疗程,疣体用药面积不超过10cm2,每日总量不超过0.5ml,如有残留疣体可重复治疗,最多可用4个疗程,黏膜部位如阴道和直肠不宜应用。0.5%足叶草毒素酊相对便宜、易用、安全、副作用小,治愈率可达86%-94%,较受患者欢迎。擦药后,患者仅感局部轻到中等度疼痛及刺激感。另外,此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②10%-25%足叶草酯酊:足叶草脂酊是从鬼白树中提取的粗制品,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足叶草木脂素类,也有抗有丝分裂作用,常配成10%-25%的苯甲酰酊。
用法:涂少量药物于疣体上,注意保护周围皮肤,2~4小时后洗掉,必要时每周重复1次,每次用药面积不超过10cm2,阴道内损害不超过2cm2。药量不超过0.5ml,用于治疗尿道口,阴道内皮损等涂药干燥后才能松手或取出窥器,恢复正常。涂药过量,涂布范围过大,或药液未干燥即活动均会使药液扩散到邻近部位,导致刺激反应,故强调有经验的医师应用。
③50%三氯醋酸溶液:三氯醋酸是一种腐仙刹.通过凝固蛋白质而破坏疣体,疗效可达81%,本药的黏滞度比水低,用量过多会扩散到附近组织,导致局部刺激反应,故涂药时需少量多次,干燥后患者方可活动,万一涂药过量或药液蔓延到正常组织导致疼痛明显,可用肥皂水或碳酸氢钠中和。
④5%氟尿嘧啶(5-FU)软膏:氟尿嘧啶为氟化嘧啶类药物,1957年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60年代用于皮肤黏膜部位的癌前期损害和浅表肿瘤,氟尿嘧啶外用穿透病变皮肤的作用甚于正常皮肤。氟尿嘧啶不仅抑制DNA和RNA合成,还具有免疫刺激作用。
氟尿嘧啶消除皮损的效果与皮损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成正比,也即是所产生的细胞毒性只选择作用于尖锐湿疣和癌前期病变上皮,清除这些损害,对附近正常组织影响很少。有报道用氟尿嘧啶霜局部外用两组女性外阴可见的尖锐湿疣病例,治愈达41%~68%,6个月到1年内的复发率为0~10%。外用氟尿嘧啶(5-FU)已有20多年,未发现致癌作用,但约有1%患者对外用氟尿嘧啶产生变态反应,表现为用药部位的红斑水肿,偶见大疱及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