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小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人们经常听到“老孩子”。、“小孩子”等描述老人幼稚行为的词语。所以,“老孩子”算不算老人的正常表现?
医学研究证明,“老孩子”、“老糊涂”不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的长期作用而造成的轻微认知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6%-31%患有轻度认知损害。每年有15%的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2年后34%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3年后57%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因此,轻度认知损害实际上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不能忽视“老孩子”作为孩子,延误治疗时间。
轻度认知损害是什么?
轻度认知损害是后天形成的认知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的能力障碍。轻度认知损害不是以记忆损害为特征,而是以失语症或情绪障碍为特征。轻度认知损害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语义性痴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方国家65岁以上的人患轻度痴呆症约为10%,中重度痴呆症约为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轻度损伤引起的。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仅北京就有10万人。可想而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照顾负担。因此,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战略意义。
如何判断轻度认知损害
记忆丧失,如经常错误的物品,难以记住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和最近的谈话;或在熟悉的环境中混淆方向,记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骑自行车经常闯红灯。
性格变化,如情绪冷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或语言迟缓、词语不满等。
如果指令无法完成,执行功能就会下降。
积极治疗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关键防线
除老龄化外,导致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往往与各种危险因素有关。例如,41%以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有认知损伤,42%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有认知损伤,26%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痴呆症和脂肪蛋白Eε100%的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有痴呆症,98%的淀粉样脑血管疾病患者患有继发性痴呆症。此外,家族遗传史、脑动脉硬化、脑白质缺血、脑萎缩、低教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脑损伤、维生素B12缺乏、梅毒、艾滋病、抑郁、帕金森病等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
因此,医学界将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治分为三条防线:一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二是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三是有效治疗和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保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其中,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即所谓的“微观预防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