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9-06-1969982次浏览

枸杞根主要是具有退热除蒸和凉血止血、清泄肺热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阴虚发热血热妄行等一类病症,对于肺火郁结也有显着的调理效果。另外,常喝枸杞根水可以提高免疫力,并能降血糖,起到抑菌抗菌作用。

枸杞是被大家熟知的一味中药材,很多人都知道用枸杞子泡水喝,可以起到养肝明目和补肾壮阳的功效。而枸杞这种植物几乎全身上下都是宝,就连枸杞根也可以入药,且药用价值非常高,那么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1、退热除蒸
  枸杞根属于甘寒清润的一味中草药,主要是可以帮助清除肝肾存在的虚热症,能发挥出显着的除退虚热和疗骨蒸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阴虚发热以及盗汗骨蒸、肌瘦潮热等病症。而如果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秦艽、鳖甲配伍,这一疗效会更加显着。
  2、凉血止血
  枸杞根能凉血和止血,所以经常被用于治疗,由于血热妄行而出现的吐血、衄血以及尿血等各种出血性症状。而为了能够增强疗效,还可以将其加酒煎服,或者是搭配白茅根、侧柏叶使用。
  3、清泄肺热
  枸杞根可以发挥出清泄肺热的作用,对于肺火郁结和肺热肺燥一类病症,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尤其是可以改善气逆不降、咳嗽气喘和皮肤蒸热等症,且可以与桑白皮和甘草等中草药同用,可制成泻白散。
  4、提高免疫力
  枸杞根当中含有丰富的桂皮酸、甜菜碱和多量酚类有效成分,用来泡水喝或者炖汤吃,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让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减少细胞发生癌变可能性。
  5、降血糖
  枸杞根可以提高胰岛细胞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能够帮助调节血糖含量,所以常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6、抗菌抑菌
  枸杞根煎剂对伤寒杆菌以及其它多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故还可以发挥出一定的抑菌抗菌功效。但是可能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因此就需要做到辨证用药。

相关推荐

身体不怕冷是不是好事
身体不怕冷,不一定是好事。有一些白血病的患者早期的表现都是不怕冷,冬天也不盖被,手心脚心发热,所以身体不怕冷,一定到医院正式就医,查一查具体的病因,不要以为身体不怕冷是身体强壮,这就大错特错,容易耽误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舌红,少苔,手心脚心热这样的症状应该及时的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许几副药就能改善这些症状,使这些症状逐步的消失。
语音时长 01:18

2021-12-30

97261次收听

01:35
特别怕热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特别怕热爱出汗是一种阴虚的表现,阴虚内热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五心烦热。别人觉得这屋子里不热,阴虚的患者就老觉得屋子很热,要开空调开到很低的温度。刚刚出现特别怕热爱出汗的症状应该进行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中医讲究早期治疗,截断病势。
03:05
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
手心发热可能由于胸膈间有热,肾阴不足引起。中医上讲,人不光是手心发热,而是手心脚心一起发热。一、热扰心胸膈。如果胸膈间有热以后,特别容易造成手心脚心的发热;二、肾阴不足的情况也能见到手心发热。同时可以见到心烦、口干、失眠、脾气急躁等症状。对于手心发热治疗,可以进行清热除烦。如凉膈散、炒栀子、豆豉等清除胸膈之热;另外手足心出汗见于肾阴不足。手足心出汗同时会见到如腰酸、腿软、心烦、心慌、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时要滋阴清热。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汤这些药就能参考使用。
如何去除体内寒气
体内寒气可以通过热敷和拔罐两种方法去除。体内有寒气会出现各种性质的酸痛、胀痛,可以热敷疼痛的部位。在背部进行拔罐的治疗,拔罐是中医一种最常用的外治方法,主要的作用就是活血、散寒、祛瘀,对去除体内寒气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拔罐治疗对化湿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要提醒大家拔罐使用的是明火,因此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火罐治疗驱除寒气。因为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有空调,尤其到炎热的夏季,都会把空调的温度调的很低,因此大家可能会有颈部、肩部或者腰背部不适的感觉,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是着寒或者着风,就是俗称地体内有寒气,体内出现寒气后对人体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各种性质的疼痛,包括酸痛、胀痛甚至有刺痛。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语音时长 01:47

2019-11-22

63116次收听

鱼子胆固醇高吗
鱼子胆固醇含量比较高,100克鱼子中大概有400多毫克的胆固醇,不可多吃。但是身体每天需要50~300毫克的胆固醇,鱼子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吃鱼子可以改善记忆、保护视力、预防佝偻病、美容养颜等,所以可适量吃鱼子。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寒性体质的人平素饮食调理,宜多吃令身体温暖的食物。那么粮食类的面粉、高粱、糯米等。肉类的羊肉、狗肉、鸡肉、公鸡等。菜类的韭菜、芹菜、香菜、南瓜等。坚果类的核桃、松子、腰果、花生。水果类的龙眼、大枣、桑葚。熟萝卜、白菜、芹菜、青菜也要适当地吃一些,以免进补过度而上火。青菜可用热性的调料,比如生姜、大蒜、胡椒同炒,黄芪、枸杞可以作为炖菜煲汤的配料。另外要适量运动,避免受风寒至邪。选择瑜伽、太极拳。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戒烟酒,抒情志,少烦忧。
语音时长 01:32

2019-09-16

61532次收听

湿气重怎么解决
首先可以通过运动排汗去湿法。运动出汗是祛除湿气的最好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运动,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排出来。但是一定要注意体渴与口渴,即使运动期间,要适当的补充水分。二、艾灸法。点燃艾条在人体内在气海、关元穴位,分别艾灸1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湿气。三、汤水的疗法。可以用党参、淮山、莲子、薏仁、扁豆、五指毛桃、鸡蛋花、白胡椒,将以上的中药材放猪肚内包好,再添加少许的猪瘦肉、陈皮、生姜、蜜枣一同放进汤锅里面,煲一小时左右即可。
语音时长 01:44

2019-09-04

54567次收听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控制肥肉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是调脾胃、健脾祛湿,主要的方法有食疗、药物疗法以及艾灸和拔罐治疗等。一,搭配中药材制作食疗药膳有改善湿气重的情况,它能发挥清热祛湿的功效。比如可以用赤小豆、茯苓、白扁豆以及薏苡仁进行食疗的药膳治疗。二,药物疗法。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还可以用荷叶、决明子、陈皮煎汤代茶饮,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水化湿的作用。三,艾灸。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利湿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丰隆穴,这些穴位都有祛湿的作用。四,通过足浴及拔罐来进行治疗,也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五,可以多运动。运动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方法,通过运动可以使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
语音时长 01:43

2019-08-21

61171次收听

02:04
胃疼吃什么药
胃疼可以吃奥美拉唑、硫糖铝等一系列针对性的药物。胃疼一定要区分引起胃疼的原因,如果胃疼由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以及摄入不合适的食物引起,这时应该先把天气、情绪、饮食等干扰因素去除掉。在临床当中,胃疼包括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以及消化不良这些常见疾病,要针对疾病去采用药物治疗。一、可以选用非常多见的奥美拉唑,这种制酸药可以帮助控制胃酸的分泌,能有效地缓解胃疼的症状二、如果胃疼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用黏膜保护剂,比如硫糖铝之类的药物,能够阻止外源性、入侵性的食物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
01:22
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
引起嘴唇发紫的原因与心血管疾病、情绪、环境因素有关。嘴唇发紫与循环有密切关系,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者肺部循环不好,比如有肺部不适、胸闷、心慌,要考虑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除疾病因素以外,情绪也会引起患者口唇发紫,经常胸闷或者易怒或者休息不好、情绪暴躁等因素作用下,患者都可能会口唇发紫。除疾病因素以外,还应该更多的考虑环境因素,比如天气暗淡、环境阴暗的地方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嘴唇发紫。嘴唇发紫与循环、消化密切相关,如果出现症状,先到医院进行明确的鉴别。
02:22
女性常见体质类型
女性的体质类型主要有两种,气虚质和阳虚质。女性阳气大多比较虚弱,阴血不足的女性大多气也不足。由于女性存在月经周期,气血容易丢失,造成气血不足的状况,极易表现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等气血不足的症状。阳虚质的女性患者由于阳气不足,即火力不足。常常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特别怕冷,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易感风、寒、湿邪,容易腹泻、腹痛,还有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
肉苁蓉的副作用
肉苁蓉,是一种中药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具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等作用,可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等症,不过肉苁蓉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那么,肉苁蓉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也称玉麦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用来泡水喝对身体大有益处。甜甜的口感,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适合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人群,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玉米须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三辨法”
随着人们对中医认知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中医治疗的受众群体正在逐渐扩大。但目前三级中医医院的患者中,久治或反复治疗失败后选择中医治疗的占很大比例。这部分患者的病情较初治者更为复杂,治疗时其辨证、用药应有所不同,不可与初治者一视同仁。
端午节养生
很快我们就将迎来端午节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往往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端午节尤其如此。端午节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腊、中天、端阳节等,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一旦过了端午,太阳就会显得尤其明亮。端午过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