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2020-01-1862755次浏览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急性型的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出血、感染以及发热,并且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感染和贫血会互相加重。而属于慢性型的患者的首起症状是贫血,同时可出现皮肤和粘膜出血、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再生性障碍贫血是不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突然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生这种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体质、接触化学药物或者放射线、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系。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分成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症状。
  1、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
  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速度也比较快,患者首起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出血和感染、发热。多数患者的贫血症状在起病初期不明显,但会随着病程发展,呈现进行性加重趋势。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出血倾向,并且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内脏出血,平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眼底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并且眼底出血的患者往往伴随着视力异常。而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往往难以控制。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病程中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主要是感染引起的,多数患者在口咽部以及肛门局部出现坏死性溃疡,严重时可诱发败血症或者肺炎。并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互相加重,从而导致病情日益恶化。
  2、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
  这种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而患者的首起症状是贫血;出血症状并不严重,多数患者都是皮肤和粘膜出血;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同样可并发感染,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感染部位,相对来说,呼吸道感染比较容易被控制,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临床中总结发现,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有很多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缓解甚至达到痊愈的目的,但也有些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甚至转变成重型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关推荐

白细胞值较低容易得什么病
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10^9/L,低于4×10^9/L以下,就是白细胞减少。那么白细胞减少,这里边也分为了是哪一种类型的细胞减少,一般会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和淋巴细胞的减少。实际上比较常见的应该还是粒细胞的减少,因为淋巴细胞的减少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多数也是自限性的,一般几周就能够好转。但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它是可以是一个慢性的病程,比较低的中性粒细胞的时候,病人会有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比如说乏力、体力减退这样的一个表现,随着粒细胞减低的程度越重,这样的表现也就会越突出。因为中性粒细胞的减低在1.5×10^9个/L以下,认为是达到了粒细胞减少症,这样的诊断标准,当粒细胞低到,1.0×10^9个/L的时候,病人的症状就会更加的突出。当粒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病人的免疫功能就会非常的差,特别容易合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我们就需要病人在粒细胞减少时去做很好的防护来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如果低到了1.0×10^9个/L以下,也会建议病人去口服抗细菌,抗病毒以及抗真菌,还有像抗卡氏肺孢子虫这样的感染预防用药。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去做粒细胞减少原因的检查,到底是疾病引起的,还是用药引起的。如果没有禁忌,应该是给与一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一些支持治疗。
语音时长 02:13

2021-10-15

63645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不能传染啊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不会传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对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它是贫血中的一种,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不会传染呢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不会死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被人当做白血病看待,不但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同白血病一样都是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而且二者都具有低治愈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也可像白血病患者一样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遗传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贫血类型疾病里面比较严重的一种,当患上了这种类型的贫血以后,患者只要一流血,身体内所缺失的血液,就无法补充,所以患者如果长期处于贫血的状态,就很容易导致缺氧,甚至休克的情况出现,了解再障贫血的病因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但是对人的身体有效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很多方法都被人们称之为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办呢?那么下面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方法。
02:56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危害
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多方面,它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导致它不能正常生成血细胞,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症。比如,血小板的减少会继发各种出血而危及生命;白细胞的减少会继发各种感染而导致发热等各种疾病的发生;红细胞减少,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一经确诊,一定要积极治疗,防止出现因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贫血,感染病症或者不正常出血,还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建议大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在治疗贫血,治疗白细胞的减少以及治疗各种类型的出血症上有很多优势。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表现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常常会出现乏力、头晕,很多孩子还会表现为不爱动,面色苍白,有的孩子甚至爱哭;身上有明显出血点,有的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同时骨髓增生低下,血象检查中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指标异常。由于粒细胞减少,出现了感染引起发热,继而出现了贫血和出血,这就是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因素。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大便通畅。2、预防感染,避免卫生出血。3、注意避免接触可引起骨髓抑制的化学药物以及物理射线。4、坚持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定期医院随诊复查。
语音时长 01:45

2020-01-09

62964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
贫血是女性很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贫血的种类还是非常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其中一种,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后可以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还应该注意正确饮食。
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我们主要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那么我们首先从它的发病机制说,再生障碍性贫血它主要有三大病因,比如我们说是种子学说,土壤学说和虫子学说,那么就是造血干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还有就是免疫的异常,还有就是微环境的一个异常。我们治疗主要也是从这三大方面。那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它的治疗以年龄小于35岁的病人,如果有条件移植的话,我们会给他采取移植的方案。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选择免疫抑制的治疗,那么它的药物我们经常会选ALG或者ATG来治疗,那么它的序贯治疗主要是以环孢素为主,同时可以用雄性激素来刺激骨髓造血。那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它的治疗主要是雄性激素来刺激骨髓造血,同时合并环孢素的治疗来调节免疫。那么同时加上中药,它的效果会更好。
语音时长 01:34

2019-06-20

55553次收听

01:48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移植、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分为对重型障碍性贫血和非重型障碍性贫血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年龄低于35周岁且有资金条件的病人,临床上会建议病人进行移植治疗方案。若病人无资金条件,则建议其选择免疫抑制的方案,药物选择ALG或ATG来治疗,其序贯治疗主要是以环孢素为主,同时辅之雄性激素刺激骨髓造血。而患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临床上治疗主要是利用雄性激素刺激骨髓造血,同时合并环孢素来调节免疫,并同时加上中药,病人的疗效将会更好。
01:30
慢性障碍性贫血能生孩子吗
慢性障碍性贫血是否能生孩子取决病人服药的时间和药剂的服用量。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服用雄性激素或者是如环孢素的免疫抑制剂,而此药剂若病人服用相对较多则可能对病人的怀孕或是胎儿有影响。若病人的血红蛋白稳定到80克以上,血小板也维持在5万以上,并且病人有生育的要求,临床上医生可以考虑缓慢减药,甚至是停药。同时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并注意口腔或肛周的清洁等等,病人是可以考虑怀孕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坏处
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会造成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耳鸣或全身不适,白细胞减少会引起感染,引起乏力,血小板减少一般会出现出血、乏力。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不能够生成正常的血细胞。
语音时长 00:52

2018-09-14

52628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是贫血中的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但是不会遗传下一代,它主要受到后天外界因素影响或是自己机体里的某些变化造成一些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
语音时长 00:48

2018-06-13

54602次收听

02:04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两类,慢性型再障和急性型再障。急性型再障属于重症再障,进展迅速,全血细胞降低较明显,治疗较困难,同时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慢性型再障进展慢,目前治疗有许多方法,如雄性激素,中药治疗等。
02:0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怀孕吗
建议到医院详细诊断,由医生决定能否怀孕。如在生育年龄期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要积极治疗,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接近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可以怀孕。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控制不好,盲目怀孕,此时风险较大,会有出血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孩子患病几率。建议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