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热症状

发布时间:2019-10-3160178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胃是个消化食物,是个装食物,受纳食物的地方。胃热了以后,就是说它的功能亢奋了,它的症状就比较好理解,也就是消谷善饥,总有饥饿感,总想吃。它又热,它就不喜欢吃热的,喜欢吃凉的,贪凉饮冷、喝凉水、吃冷饮,然后胃燥热了以后,还表现大便比较干,然后大便好几天才有。然后大便还比较臭,因为它有热,变出来的人特别臭,老远就闻到了,他自己都觉得臭。
胃热,胃气上蒸口也臭,然后我们看舌苔是黄厚腻的,舌苔又黄又厚,舌质比较红。热它血管比较充盈,状态比较好,然后面部有时候也是红赤,口唇也红赤,胃热症状,有时候口周就长疙瘩,这都是有胃热的症状。这样的话,一般的我们就知道自己的胃热状态,我们就会选择一些清胃火的药物。一般选牛黄清胃、三黄片、三黄泻心汤,中药有好多清泻胃火的症状,吃一吃,把这些清火药吃完以后,患者就不想不那么想吃饭了。特别是因为胃的经络是绕口周的,口周的疙瘩也会好了。胃的经络也过牙龈的肿痛,牙龈的糜烂,肿痛,也会改善,也不想那么喝热水了,这是胃的症状就消失了。因为我们知常达变,胃这个症状,你要知道,当你消谷善饥想吃东西了、口臭了、大便干了、然后牙龈肿痛了,这都是胃热,我们要清泻胃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胃热有哪些症状?
胃热的患者常表现为胃部灼热、口干、口渴、口腔溃疡、胃痛、腹胀、大便干等症状。胃热即胃火,主要是由于脾胃湿热、肝火犯胃、胃中燥热或胃阴虚引起的虚火。临床表现除胃部灼热感外,一般还会伴有口干、口苦、口气严重、口腔溃疡、胃痛、腹胀、心烦、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结等症状。建议胃热的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忌暴饮暴食。注意补充水分,可以食用莲子汤、绿豆汤或绿豆粥等,以清除胃火。但要注意绿豆偏寒,不可多食。同时,胃热的患者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梨、香蕉等。
语音时长 01:16

2022-08-18

12056次收听

03:23
胃火旺有什么症状
首先我们讲胃火旺,基本上是慢性胃炎的一种表现,分为两个,一个是实火,一个是虚火。如果是实火的情况下,有以下症状:就是胃不舒服、口干、口苦、口黏,而且口臭、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还有一些胸腹胀满、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还有舌黄、舌苔黄腻、还有脉滑数。如果是胃部的虚火,也有胃不舒服,但是没有以上的症状,而且比较遭杂,就是似痛非痛、似热非热,有些烧心还有些反酸,既不欲食还有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大便秘结这些症状,但是舌头应该是舌红、少苔,而且脉是细、弱、沉的。
胃热需要注意什么
胃热需要注意调理饮食。胃热就是胃火,胃热多是由于患者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过食不好消化的,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导致生湿、生热、助火,或者是因为容易着急,生气之后肝郁气滞化火等导致胃火重生,所以胃热炽盛的患者会有以下几种表现:一、口臭,口中老是有异味。二、虽然是瘀滞不通,但是食欲还很亢奋,总是想吃,而且想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三、会有牙龈出血、口臭,舌苔黄,大便干结,甚至有些病人可能以胃肠湿热导致大便腹泻。但是这种腹泻不是受凉的,腹泻是湿热的,甚至肛门灼热疼痛。在治疗上要多吃清胃火、泻肠热的药物或食物,比如牛黄清胃、黄连上清都可以。也可常吃苦瓜、绿豆、藕、冬瓜、丝瓜这些清热利尿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47

2020-03-17

62539次收听

02:59
胃热需要注意什么
胃热需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物或酒,多吃清凉清火的如莲子心、绿豆等食物,黄连三清中等成药来缓解胃热。胃热中医上也叫胃火,主要因为嗜酒或者食辛辣肥甘的东西,外邪侵袭引起胃阳上亢、胃火伤表现。胃热的情况有热淤、胃热上延等。胃热时首先平时少吃辛辣的或酒。因为辛辣或者油煎的东西容易引起痰湿或者生热。生热结果是胃阳偏亢所以胃不适。辛辣的东西要尽量的少用,在胃热的情况下多吃清凉清火的,如莲子心、芹菜、绿豆这些清胃火清胃热的东西。可以服用黄连三清中成药。另外同时患有便秘的可以食用大黄,清除胃热同时还通便。
02:54
胃火越来越旺怎么办
胃火越来越旺在饮食上要忌口,可服用中药如黄连三清片、牛黄解毒片、清胃散治疗,多喝水等方面来调理。用时不要太长,一周左右就达到一个很好的去胃火的效果。胃热偏盛时,通过食疗和多饮水也能起到清火的效果。所以胃火偏盛的时候,从药物、食疗或者饮食起居都可以降胃火。胃火是胃热,胃热临床多见于饮食不洁、过食辛辣或炙烤的食物的情况。进食辛辣的东西后,特别容易引起胃部的痰湿生热。大部分是吃进去辛辣的、炙烤的东西后生热引起胃热中阳偏亢。
胃热口臭治疗方法
胃热口臭治疗方法是泻热通火,通腹泄热。胃热的症状,就是消谷善饥,喜欢吃,一会又饿、口干、口渴,喜欢凉的;大便也比较干结,也比较臭秽,因为腹气不通;胃热以后吃得多又拉不出来,就跟家里的排水下水道似的,下水不通,这个气就往上熏灼,所以这个人说话带着一种口臭,这种臭气也比较重,有些人自己感觉到,有些家人告知有口臭,比较臭秽。一般临床最快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清热泻火,胃肠道通了以后,臭很快就下去了。然后平常告诉患者要清淡饮食,要少着急上火,要早睡早起,然后要少抽烟、少喝酒,因为烟酒这都是上火的;吃得好,睡得少急躁,这都是上火的,可以加重胃热。所以说从这方面调整,也可以来缓解胃热的状态。但是一定要判断是不是热,有些患者舌苔白腻,胃又怕凉,胃肠道不通畅,导致的胃热导致的口臭,就不适宜这套方法,一定是这种胃热的症状,喜欢喝凉水,牙龈的肿痛,大便的干结,面目的红赤,有热像,直接用泻火的办法,然后随后控制生活,控制饮食,控制这个要早睡早起,控制的心理的调整,都是治疗很好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58

2019-10-31

63473次收听

02:37
胃热口臭的治疗方法
对于胃热口臭治疗要以清热泻火为主。如果有为热口臭的情况一定要戒烟戒酒,调整好作息时间,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心情急躁着急上火,早睡早起,饮食上也要规律,口味最好以清淡饮食为主,虽然说是要清热,但是患者也不宜饮用太多的凉水,最好是以温水为主。口臭是胃热患者比较常见一种现象,因为胃热患者很容易出现饥饿感,所以患者在此期间东西吃的就会比较的多,但是由于患者胃热期间又排泄不出来,导致粪便在人体内堆积,这时粪便的气息就会往上熏灼,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口臭的现象。
胃火旺的症状有什么
胃火旺的症状,胃火旺首先表现在胃脘不舒,尤其是饮食,饮食异常,那么出现食后胃胀、胃疼,还有就是反酸嘈杂、胃脘胀满等,是胃部症状。另外胃火首先引起的口腔就是口臭或者舌干,口渴;还有胃火也可以引起其他全身的症状,比如发热、口渴了想喝水,还有就是胃火上炎的症状。另外胃火,既然是出现胃火,通常胃和肠在一起的,所以出现便干、腹胀等。因为胃火旺它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说胃阴虚,那么就阴虚火旺,通常伴有口干、舌干无苔、舌红,还有伴有就是潮热、出汗。如果说湿热方面就说湿火,那么就说湿火表现的舌头是比较黏腻的,还有就是大便的秘结,非常难以排便,形成的湿火。
语音时长 01:13

2019-06-27

533939次收听

胃火大该怎么办
当然胃火大首先是要清胃火,清胃火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从饮食方面来讲,饮食方面清胃火首先吃干寒食品、吃干凉的、吃清淡食物,如果心热还有燥热或者是油炸食物,通常容易引起胃火,比如说酒或者辣椒这些容易引起,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干寒的食品比如说像苦瓜,还有菊花这一类,还有银花这些清凉的食品,我们多吃一点。比如像西瓜这些都是水果类,还有蔬菜,这些都是清胃火非常好的食物。另外从药物方面,清胃火的一般主要是一些苦寒药物,苦寒药物清胃火的比如说像菊花,还有芦根等清胃火,但还有一些药物方面清胃火的比如说清胃丸、牛黄上清、牛黄解毒,这一类清胃火效果就非常不错。
语音时长 01:15

2019-06-27

53164次收听

01:30
胃火旺的症状
胃火旺患者首先表现在胃脘不舒,饮食异常,还可能出现食后胃胀、胃疼,反酸嘈杂、胃脘胀满等胃部症状。其次胃火旺可能会引起口腔的口臭或者舌干、口渴;也可以引起其他全身的症状,比如发热,还有胃火上炎的症状。另外既然是出现胃火,通常胃和肠连在一起,所以患者会出现便干、腹胀等症状。胃火旺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是胃阴虚,患者会表现为阴虚火旺,通常伴有口干、潮热、出汗,表现为舌干无苔、舌红。如果是湿火,表现为舌头黏腻,大便秘结,难以排便等。
胃火旺吃什么
胃是人体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系统器官之一,同时它也很娇气,如果我们一时对它照顾不周,就很有可能让它出现一些不适和病痛。胃火过大,也叫做胃热,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不适,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症状。那么胃火旺吃什么?
胃热口臭的治疗方法
口臭是一个让人难以忍耐的疾病,因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而且在社交中只要一张嘴就会发出让人难以接受的臭味,这样会让身边的朋友慢慢的远离你。首先我们平常要注意自己的卫生情况,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形象,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在身边。
胃火旺怎么调理,降低胃火旺的办法
胃火通常有湿热、食滞两方面的原因,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轻微胃火旺者,没有饱和感,其实是胃火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会出现发炎现象,什么也不想吃。
胃热口臭喝什么茶
出现口臭会严重影响我们的交际和应酬,所以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才行,生活中引起口臭的因素非常多,胃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因,那么胃热造成的口臭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平时喝些什么茶能缓解呢?
胃热口臭吃什么药
现在有部分人会有胃热口臭的一些毛病,那么胃热口臭吃什么药?人如果在晚上十一点之后不休息,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消化系统混乱,内分泌失调,胃火旺盛,因此需要保证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