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突然心慌手发抖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11-059096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心慌、手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而且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原因。
生理性的心慌、手抖是比较好调理的,主要的原因有饥饿、低血糖、兴奋、激动等等,要注意纠正这些诱因,不暴饮暴食、注意锻炼身体、休息早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这种突然的心慌、手抖就会消失或者说不常发生。
而病理性的突然的心慌、手抖原因就很多了,主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当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就是饥饿、心慌、手抖、出冷汗,所以及时补充糖分或主食之后,症状就能缓解。
第二、是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反流食道炎,这些疾病发作的时候,都会让患者感觉心慌、手抖。
第三类是甲状腺疾病。甲亢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高代谢症候群主要的症状就是心慌、手抖。
第四、是其他疾病,比如严重的,或者是急性的左心衰、突然的发烧、持续的贫血,都可以在某些点、某些时刻,让患者突然出现心慌、手抖的症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8
糖尿病患者肌肉训练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训练项目一般可分为大肌肉群训练和小肌肉群训练。均衡合理的体能训练项目,应至少包括两项上肢运动和一项腰部及下肢运动。在选择肌肉训练方法时,要考虑完成动作过程中哪些是主要肌肉,哪些是辅助肌肉,并且要考虑具体的身体部位是如何工作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肌肉训练方法:1、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部推举、颈后推举、仰卧推举、直立推举、哑铃划船、哑铃挺举、哑铃弯举、高拉肌训练、哑铃颈后臂屈伸、哑铃耸肩、哑铃飞鸟、直臂前举;2、下肢运动包括早安式体前屈硬拉、深蹲、小腿伸展、小腿弯曲、仰卧抬腿。对于体力下降或容易受伤的患者,相比使用器械的肌肉训练,建议先从使用自身体重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开始。如以下几种肌肉训练:1、上肢运动:俯卧撑;2、腰背部运动:弹力球山羊挺身、直臂深蹲;3、腹部运动:仰卧起坐、仰卧抬腿。
体检空腹血糖6.21算不算糖尿病
体检空腹血糖6.21属于高血糖,不一定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到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称为高血糖,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查,如果多次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的升高,空腹血糖还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两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空腹血糖6.21,那么就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无论是患者出现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都需要控制饮食,还要适当的运动来调整血糖。
语音时长 01:22

2022-06-20

13811次收听

吃哪些可以修复胰岛功能
吃什么可以修复胰岛功能。对于饮食来说,目前没有修复胰岛功能的饮食。有一些药物在体外实验的时候,对于胰岛的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程度,比如常用的药物,比如DPP-4抑制剂、GRPY等。从动物实验中显示的,对胰岛功能有轻度的恢复作用,但是长期的效果目前没有定论。从临床上来说目前诊断糖尿病以后,胰岛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程的延长都是逐年下降的,所以使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药物,或者是食物目前没有。对于胰岛的保护,从科学的角度,降低血糖,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对于胰岛的功能,才是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对于广大的糖尿病的病友,所谓的修复胰岛功能,或者是恢复胰岛功能,都是指的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包括空腹、餐后以及糖化等,对于胰岛功能,也尤其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的作用。而且长期维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就诊,监测血糖,把血糖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才能够使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能够长期地维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以后,才能使糖尿病的并发症减少,对寿命减少影响。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67058次收听

03:01
化验血糖需要空腹几小时
化验血糖,一般如果需要查空腹血糖,要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空腹血糖的标准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中间的血糖称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之间。≥7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6.1mmol/L-7mmol/L之间称之为空腹高血糖,所谓的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避免肥胖,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与中医学“消渴病”相类似,其并发症可归于虚劳、胸痹、中风等范畴。本病的中医病因比较复杂,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过于劳累、纵欲过度以及外感热邪等均可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糖尿病身上痒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需根据引起发痒的原因对症治疗。药物刺激所致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或酌情增减药量、高血糖刺激皮肤所致需坚持控糖、使用润肤产品、过敏所致发痒需听取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或适当涂抹止痒药膏。
01:35
口干舌燥吃什么药最好
口腔干燥不能单纯对症,要从病因出发,针对病因治疗会更有效。一般都是口服的免疫制剂,或使用人工唾液。一、比如怀疑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口干舌燥,就要到内科去诊治,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二、假如出现口干舌燥的同时伴有眼干、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腮腺局部肿大等症状,怀疑是口腔干燥综合征,就要到口腔科进行就诊。三、如果是由于鼻炎的鼻塞症状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出现的口呼吸现象,从而引起了口腔干燥,首先要去耳鼻喉科治疗鼻炎。四、如果是更年期的女性出现了口腔干燥的症状,就要到妇科进行更年期的调理。
糖尿病有哪些特征
糖尿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其次是1型。2型糖尿病的特征包括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起病缓慢,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多偏胖,以腹型肥胖为主,口服降糖药有效。1型糖尿病特征包括青少年起病,起病迅速,常以酮症酸中毒就诊,体型消瘦,口服降糖药无效,血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共同的特征都有烦渴、多饮多尿的症状,持续高血糖,血糖控制不佳都容易并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息息相关。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10

65257次收听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那么不同的类型,可能引起的病因是不一样的,那么一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之上,出现外界因素引起免疫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引起胰岛细胞的急剧衰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那么,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在遗传的基础之上,由于环境的因素,免疫的因素共同参与。由于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两大主要的原因,引起血糖不能维持正常范围。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也是与遗传和环境以及免疫因素有关,那么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有些明确原因的,比如说继发性的糖尿病,比如说有其他疾病甲亢或者是皮脂功能增多症等等这些有生长激素增高,引起血糖波动,另外还有基因的突变,一些疾病综合症等等少见病引起血糖增高。
语音时长 01:51

2019-12-09

60280次收听

02:50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生活方式改变,如缺乏运动、热量摄入增加都会导致糖尿病,同时也容易导致高血压。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得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容易合并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时常监测血压,一旦出现高血压,既要服用控制血糖药物,也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糖增高容易得心脑血管病,血压增高也容易得心脑血管病,同时患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得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是普通人四倍,高于单纯糖尿病或高血压两倍。因此只有将血糖、血压都控制好,才能更好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载脂蛋白b偏低吃什么
血浆中如果所存在的载脂蛋白出现明显的偏低现象,也完全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因为有很多的方法都能够有效达到改善的作用,比如说多吃玉米荞麦或者是多吃瘦肉鱼虾等等,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为了能有效的达到更多的并发症,建议大家也应该多吃一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当然如果患者本身体型就偏向于纤瘦,也可以适当性的选择一些含有脂肪的食物,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比较不错。
糖尿病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的导致原肥胖是其中之一,其次就是病毒感染、饮食不当、氧化压力、精神因素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一定要在这些致病因素上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已经患上这个疾病,一定要坚持做治疗把病情控制好,以免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叫糖尿病什么
糖尿病中医在《内经》里有记载,叫消渴,消渴中医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就是喝水比较多,比正常人的饮水要翻好几倍。糖尿病患者一分钟不饮水就口渴难受,这种饮的比较多的叫上消,病位中医认为在肺,即肺热、肺燥。中消就是患者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的时候,病人会出现一种症状叫“消谷善饥”,就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就出现老饿的情况。因为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的器官,所以叫中消。下消就是病人小便比较多、尿量也比较多,这就叫做上、中、下三消。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糖尿病的一个特点三多一少。三多就是病人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还减轻。
语音时长 02:04

2018-12-21

56393次收听

01:50
糖尿病的自我调理
糖尿病人想要通过自我调养从而使得血糖能达到理想的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相应体重;二、改善生活方式,忌烟酒、适量运动;三、听从专科医生、护士,包括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持之以恒。